陕西是科技大省,又是医药大省,依托中医药资源、文化、气候、交通、科研人才、园区和龙头企业等众多优势,中医药产业发展突出。
咸阳,更是充分利用中医药产业的“天然基因”优势,*、科研院所、中医医疗机构和企业共同发力,不断做强中医药产业,助力“秦药”享誉国内外。
目前,咸阳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7.61万亩,产量1.3万吨,种植品种69个。其中,柴胡、丹参、黄芩等质量上乘。并形成了以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为核心,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三原医药健康产业园为支撑的3个重点园区,实现了中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
随着医药*策的调整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咸阳中医药产业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涌现出以陕西步长制药、陕西康惠制药为龙头企业的中药产业群。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咸阳将继续把平台搭建好、把要素保障好、把服务落实好,全链条促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以要素的“最优配置”,创造发展的“最大增值”,不断打造名医、名院、名企,力争把咸阳建设成西部中医药特色名都。
咸阳医药资源享誉全国,中医药历史悠久,素有“秦地无闲草,见草都是宝”的美誉。
历史上“秦多名医”,医缓、扁鹊在此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改革开放伊始,以“505神功元气袋”“三八妇乐”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产品风靡全国,远销海外。如今以张学文、郭诚杰等为代表的国医大师更是声名显赫。
中医药作为咸阳现代地域名片之一,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咸阳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
种植链
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发展致富路
走进永寿县监军街道办寨里村陕西辉胜新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中药健康产业科技示范园,一阵阵淡淡药草的清香弥漫整个园区。连片的黄芩、药蜀葵、芸香草等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园区是2013年投资建成,总面积3000亩,种植品种包括丹参、黄芩、连翘、牛蒡子、地黄等18种药材,引进了药蜀葵、香根鸢尾等新品种,辐射带动周边永平、甘井、监军街道办等5个镇(办),药农1000余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增加收入。该基地也被陕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陕西省永寿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永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骞刚刚介绍,永寿县作为渭北旱塬少有的中药材适生地,野生药材资源314种,常用药材117种。截至2022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主要以丹参、黄芩、荆芥、板蓝根等为主。
除了中药材种植大县永寿,咸阳其他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兴平市南位镇固显村的中草药种植现代化产业园,300多亩金银花竞相开放,清香扑鼻,村民们挎篮提笼穿梭在花田里,熟练地采收金银花。
负责人说,他们通过流转土地、整治荒地,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作为技术指导,吸纳本地具有丰富经验的农地高手,挑选出适合土质和气候条件的金银花、苍术、丹参、白术等中药材进行种植,面积已达1500多亩。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好药材的支撑。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为7.61万亩,年产量1.3万吨,产值约4亿元。累计建成千亩以上种植基地12个,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9个,主要品种有柴胡、丹参、黄芩等69个品种。
产业链
产业不断升级,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随着医药*策的调整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咸阳中医药产业经济效益日益突显,呈现上升发展趋势。涌现出了以步长制药、康惠制药为龙头的中药产业群,同时,东泰制药、摩美得气血和制药、白鹿制药等知名药企更是成为陕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走进位于咸阳高新区的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一盒盒脑心通胶囊、咳露口服液等药品正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线完成封装。
“步长制药在30年的发展中,已成为中国拥有中药专利品种最多的企业。”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质量授权人兼质量管理负责人梁晓莉介绍,公司拥有20个独家专利品种,拥有55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常年生产产品24个。脑心通胶囊在全国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份额排名中位居前列。公司2022年总产值39.41亿元,不仅荣登“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排行榜”第四名,“步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走进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内康惠制药的新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项目所有建筑物已全部竣工,相关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机器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生产前的调试。“我们项目设计超前,建设水平高,机器设备、检验仪器先进,特别是在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提取车间,配备了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全自动生产线,不但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能,而且能提高效率降低能耗。”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陈亚龙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片剂7亿片、胶囊剂11亿粒、洗搽剂780万瓶、口服液4亿支、贴膏剂3600万贴。预计今年年底项目全部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亿元。
目前,全市药品生产企业34家,建有生产线134条,拥有药品剂型25种,持有药品批准文号925个,独家品种106个。现有上市医药企业2家,年销售单品过亿名优品种有11个。步长脑心通胶囊、东泰华蟾素胶囊、海天四季抗病毒合剂、泾渭固肠止泻丸、康惠复方双花片、摩美得心速宁胶囊等8种知名产品被列入“秦药·优势中成药”。
空间链
一核心三重点,逐步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咸阳建设运营了一批中医药特色园区,树立鲜明的产业发展旗帜,逐步形成集聚效应。
已建成了以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为核心,以旬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三原医药健康产业园为支撑的三个重点产业园。
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2020年获批国家火炬咸阳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内相继落户步长、康惠、摩美得等知名药企52户,涵盖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生命科学等领域,现已成为医药企业在西部落户首选之地。
咸阳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康惠制药新建生产基地
吴新昌主任介绍,咸阳市依托深厚的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已经实现了中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到2025年,将形成集中医药、化学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于一体的300亿级咸阳医药产业集群。
创新链
开展中医药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咸阳市卫健委高度重视中医药创新研发工作,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大专院校、医药企业等开展中医药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老产品”焕发新生机,老技术赋予新动能。
6月15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主任冯文哲正在为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治疗。“我们科室特别注重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医药特色鲜明。”冯文哲说,多年来,他们在中医外治方面不断探索研究 ,中药外敷、中药熏洗、八髎穴隔姜灸疗法成为一种中医特色治疗,五谷麒麟膏促愈机制研究更先后获得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市科技局、陕西省科技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我们拥有50位以‘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郭诚杰教授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科室有很多。”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雷根平说,尤其是学术领军人物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中医急症、温病、脑病及活血化瘀等诸多领域均取得较高成就,有颇多创新,自成体系。
如今,咸阳的众多中医药企业在从营销型企业向科研型企业转变,在新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步长制药对脑心通胶囊等拳头产品就进行了二次开发,在改进生产工艺的同时研究产品新用途,增加产品剂型和给药途径,进一步延长。康惠制药经过梳理、分析,通过联合技术攻关,突破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生产成本等问题瓶颈,使解毒降脂片、新雪片、积雪苷软胶囊、硫酸特布他林等产品上市销售,“休眠”产品陆续被“唤醒”。
除此之外,中医药企业还纷纷在保健品、化妆品上发力,为大健康产业更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目前,咸阳依托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纽带”,围绕陕西中医药大学“核心”,建成了秦药特色资源研究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中药产业研究院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五年累计承担国家级重大新药创制课题与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10余项,医药申请专利突破千件。
传承链
传播和推广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关键
咸阳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底蕴深厚,拥有全省唯一的中医药普通高校——陕西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咸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措施,各级*、卫健委、高等院校、中小学联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了中医药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
据了解,2022年,咸阳市卫健委联合咸阳市教育局、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咸阳市实验学校建成了咸阳市首个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同时在8个县市区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建设中医药知识角、组建学生社团、组织中医药科普讲座、开展中医药主题活动等途径,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体验中医药文化,增进在校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与健康素养。
成立了咸阳市中医药学会,发挥一校两院优势推动中医药学术交流。开展基层中医馆骨干医师培训,线上线下举办各专科中医学术经验培训会,全力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建设4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8名基层中医专家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名基层医师被确定为继承人。为进一步发挥全市中医药优势,实现咸阳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健康咸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